九三学社鞍山市委员会:
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“揭榜挂帅”制度,激发创新活力的建议收悉,现答复如下:
2025年,市科技局将坚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,以企业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,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和行业专家的引领作用,不断完善“揭榜挂帅”科技攻关项目形成机制,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加速突破“卡脖子”技术难题,推进一批技术攻关和产业化项目实施。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,充分调动创新主体积极性,鼓励创新主体面向省科技厅、省工信厅的省级“揭榜挂帅”计划申报需求、承接项目,同时实施市级“揭榜挂帅”科技计划项目,全力打造多角度、梯度化的科技攻关创新体系。
一、推进核心技术攻关突破重点领域
以企业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,培育形成一批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业态、新支撑,推动传统产业升级,新兴产业壮大,未来产业培育。
1.钢铁深加工领域:依托鞍钢股份、宝得钢铁、紫竹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,重点攻关氢冶炼、竖炉直接还原炼铁等技术,开发海工装备用钢、新能源汽车用钢、耐候特钢等“拳头”产品。
2.菱镁新材料领域:依托海镁集团、后英集团、现代菱镁等行业领军企业,重点攻关新型窑炉替代、菱镁矿二氧化碳气体捕集、镁金属提炼等技术,开发镁质不定型耐火材料、纳米胶凝材料、硅钢级氧化镁、高性能镁合金等高附加值产品。
3.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:依托鞍钢重型、荣信汇科、衡业专用车等行业领军企业,重点攻关大型矿山采选装备、智能电网核心器件、先进储能装置、专用汽车轻量化等新技术,开发开发矿井提升、高压柔性直流输变电等成套设备和物流车、消防车、氢能重卡新能源专用等汽车新产品。
4.精细化工领域:依托中钢热能、七彩化学、鞍钢化学等领军企业,重点攻关煤焦油产业链下游深加工、焦炉煤气制氢技术、高档有机染(颜)料、涂料助剂、化药(农药)中间体、工程塑料等关键核心技术,开发酚油、蒽油、萘油、洗油深加工和高性能树脂、高性能合成橡胶、功能性膜材料等新产品。
5.优质消费品领域:依托恒润农业、安井食品、九股河等领军企业,重点攻关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、预制菜保鲜、肉制品安全优质量产等关键核心技术,开发各类有机肥料,功能化速食速冻食品,自热米饭、菜品、火锅等预制方便食品和高端肉制品等新产品。
6.新能源领域:依托鞍钢股份、辉虹科技、华信重工等行业领军企业,重点攻关绿电制氢、甲醇制氢、钠离子电池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、普鲁士蓝类化合物、高压氢储能等关键核心技术,开发普鲁士蓝(白)化合物、铝集流体等先进材料,水系钠离子电池、无负极钠离子电池、车载供氢组合阀等新产品,探索70MPa储氢瓶、高压氢容器等系列产品应用。
7.资源综合利用领域:依托鞍钢股份、鞍钢连铸、绿源科技等行业领军企业,重点攻关全废钢电炉冶炼、高炉富氢碳循环、碳捕集利用与封存(CCUS)等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,推动钢铁产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,提升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率。
8.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:依托鞍信、亚世光电、希思腾科、欧波同等行业领军企业,重点攻关工业软件、机器视觉、智能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、智慧供应链协同管理、智能装备等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,开发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软硬件,发展激光显示、电子纸、3D等新型显示技术、人工智能及“双千兆”网络应用场景等新产品及技术应用。
9.未来产业领域:围绕未来制造、未来信息、未来材料、未来能源、未来空间、未来健康等六个方面,依托鞍山现有产业基础,重点推进鞍钢股份深远海高品质钢铁材料和绿氢冶炼、海城低空经济、鞍钢元宇宙示范应用等产品和技术加速升级。同时,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开发园区,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创新链,推动未来产业在鞍快速发展。
二、完善“揭榜挂帅”制度,建立科学、公正、有效的科技项目形成机制
2025年,为加强领军企业科研攻关能力,鼓励企业全面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突破,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,全面实施市级“揭榜挂帅”科技计划项目。
(一)抓好项目统筹安排
计划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,鼓励企业承担计划任务。初步拟定对列入计划的课题和项目,分别给予其科技投入额10%,最高100万元资金支持。
(二)拟定重点支持方向
结合省科技厅针对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重点产业集群开展需求征集的工作要求,同步围绕我市“8+1+4”产业发展方向,结合“三个一百”攻关需求清单,聚焦国家“两重”“两新”项目投向、“十五五”重点产业规划,全面开展市级需求征集工作,深入挖掘创新需求场景。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、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,持续开展近期、中期、远期“三个一百”科技创新需求征集对接,储备各类产业创新需求。结合我市冶金、装备、菱镁等优势产业丰富的应用场景优势,加强场景撮合,开展“人工智能+”重点领域示范应用。围绕低空经济、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应用场景,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,提高产业链创新发展能力,以场景小切口拓展科技创新大空间。
(三)开展精准需求凝练
组织相关产业专家(领域、同行)对征集的需求开展“榜单”凝练,按照申报要求,梳理、凝练出符合鞍山科技创新发展实际,能够对鞍山产业未来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的“高、精、尖、缺”榜单项目。按照需求类别和产业发展趋势等条件进行需求交叉融合,制定面向我市产业需求、科技前沿、具有引领效果的“榜单”项目(核心技术攻关清单),由政府发布。
(四)科学组织项目实施
通过科技局官网、各工作群等渠道,向全社会公布榜单信息,积极吸引省内外重点企业、重点高校、院所踊跃揭榜,同时组织各县(市)区、开发区科技管理部门组织辖区创新主体联合相关高校、院所开展揭榜申报。推荐、申报结束后,市科技局将集中组织专家(领域、同行)开展揭榜评审、资金评审,确定最终“揭榜”成功项目,并签署项目合同,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。
(五)改进项目支持机制
项目补助资金分两期支付,项目合同签订实施后,于第二年拨付项目支持资金的60%;项目验收合同后拨付剩余40%后补助资金。
(六)强化项目监管
监管主体为市科技局和各(县)市区、开发区科技管理部门,需按照《鞍山市“揭榜挂帅”制实施管理暂行办法(试行)》(修订版)文件要求履行各自监管职责,市财政局负责资金使用监管。同时,根据国家和省相关文件精神,推进解放和激发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,营造勇于创新、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,最大限度地支持和保护科技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合法权益。
三、具体工作举措
(一)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联合体
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,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,解决制约我市重点产业发展的“卡脖子”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。一是围绕我市“8+1+4”产业链布局创新链,探索制定产业链创新图谱,明确科技攻关领域和方向。二是通过梳理各产业链领军企业研发方向、产品目录、院校合作、重点设备等图谱信息,在各产业细分领域建立由领军企业牵头,各关联企业和高校院所组成的创新联合体,引领行业技术创新。三是常态化开展领军企业和专家团队牵头的联合技术攻关项目。以创新联合体为载体,推动、鼓励各领军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对接,开展研发合作,增加中小企业高质量研发技术供给,加速突破“卡脖子”关键核心技术,增加产业链韧性,促进产业做大做强。
(二)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
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链布局建设高质量科技创新平台,推进实现产业链领军企业省级以上研发中心建设全覆盖。一是按照各产业链科技领军企业布局,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,提升各产业链各类研发中心数量和质量。二是发挥政府引导作用,推动各创新平台开放共享,围绕国家战略需求,强化基础研究,应用研究、实验开发、产业发展各环节的衔接,推进形成科技创新需求和成熟科技创新成果。三是完善建设“三个一百”科技创新需求储备库,常态化开展企业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对接,全力破解传统产业、新兴产业、未来产业“卡脖子”创新需求。同时,加速推进千山湾矿业实验室建设,全力突破钢铁及矿产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。
(三)提供精准创新人才支撑
落实兴辽英才、钢都英才等创新政策,聚焦鞍山市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技术需求,全力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和人才,为核心技术加速攻关突破提供人才支撑。一是通过系统凝练梳理科技创新人才需求,制定年度重点科技创新人才需求清单。二是实施科技特派制度,围绕重点科技创新人才需求清单,根据产业分类,组织高校、院所派驻科技专员入驻企业,对接企业需求。三是推进实施一批创新创业项目。充分发挥科技专员引领作用,借助各高校、院所优势创新资源基础,通过全链条科技创新政策、服务加持,推进创新需求实现攻关突破,形成一批创新创业科技攻关项目。
(四)加速推动科技项目转化落地
全面推动科技攻关项目实施,国家层面争取中央引导地方、重点研发计划、超长期特别国债等项目;省级层面征集重大专项、重点研发等项目;市级层面全面推动市级“揭榜挂帅”项目,力争更多核心技术在鞍落地转化。一是开展“技术管家”服务,为企业提供“一项目一定制”的个性服务。深入实施高成性科技企业培育计划,开展创新政策、研发项目建设、财税业务、上市融资等系统培训,进一步壮大雏鹰、瞪羚、独角兽等高新技术企业群体。二是全方位跟进项目进展,做好项目评估、监测、指导和谋划、包装,提升攻关技术质量。通过构建科技信贷、股权投资、科技担保和科技保险等在内,融合银行、基金、担保、保险“四位一体”的全方位、多层次、接力式的“金融协同体系”,为重点研发项目成功落地实施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。三是全力推进高校、院所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。充分挖掘中钢钢研总院、北京科技大学、辽宁大学、辽宁科技大学等合作院所的成果资源,通过积极争取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定期开展科技成果发布、发挥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作用等方式,实现科技成果高质量对接,提升产业化效率。四是构建成熟产业中试基地群。通过对优势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分析,鼓励成果集聚的产业头部企业牵头组建中试基地,提升重点产业中试基地建设比例,推进中试基地开放共享,打通从成果到样品、产品的通道,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的载体支撑。
鞍山市科学技术局
2025年6月25日
抄送:市政协提案委
联系单位:市科技局 联系人:季钰超 联系电话:52257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