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革鞍山市委员会:
贵委提出的关于“关于高水平构建科技自立自强创新体系,加快推动东北振兴”的建议收悉,提案深刻剖析了我市在创新链、产业链、人才链、资金链、政策链(“五链”)融合中的断点问题,并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,对我市加快科技自立自强、推动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。市科技局高度重视,会同市工信局、市委组织部(人才办)、市财政局等部门专题研究,现结合我市现有政策及行动计划答复如下:
一、关于“培育人才链,激活创新链源动力”的建议落实情况与行动计划。
1、深化“揭榜挂帅”机制。2025年将聚焦高端装备制造、新材料、精细化工、人工智能等我市12条重点产业链,发布“卡脖子”技术需求榜单30项以上,面向全国招募高层次科研团队。对成功揭榜项目给予一定额度的财政资助,并配套提供中试基地、检验检测平台等资源支持(依据《鞍山市重点科技项目“揭榜挂帅”实施细则》)。
2、搭建高水平创新载体。加速鞍山千山湾矿业实验室建设。与北京科技大学、辽宁科技大学、东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,加速智慧矿山、绿色矿山技术攻关进程,实现该领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。自2024年以来实行企业科技特派员工程,截止到目前,为企业柔性引进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133人作为企业科技特派员,共对接我市107个企业的176个需求,为我市企业柔性引进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。
3、培养引进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。深化“手拉手”以才引才专项行动,广泛发动地区、高校院所、重点企业采取“一对一”“手拉手”方式举荐引进人才,近年来,累计吸引海内外优秀博士和副高级以上职称300余人。
4、吸引集聚青年人才。创新实施“名校优生计划”,通过“免笔试直通车”,成功引进400余名“双一流”硕士以上青年人才,并纳入年轻干部储备库。深入实施“百万学子留辽来辽”行动,参加知名高校“辽宁人才周”及“百校千企”等人才招聘活动,举办鞍山企业专场招聘会,成效显著,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实现在鞍就业应届毕业生突破万人,2025年上半年,来鞍就业高校毕业生8155人,同比增长5.3%。
二、关于“打通产业链与人才链融合断点”的建议落实情况与行动计划。
1、构建“产才精准对接”机制。市工信局牵头建立“产业链人才需求库”,每季度动态摸排企业技术缺口(如海城正昌涂层技术、森远路桥智能装备等方向),定向匹配高校资源。编制《鞍山市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》,支持一批符合目录需求的产业急需紧缺人才,按急需紧缺程度分别给予3年期五星级20万元、四星级15万元、三星级10万元、二星级5万元、一星级2万元奖励。
2、推行市场化人才评价改革。2025年起,在高端装备、新材料领域试点“企业举荐制”:企业核心技术骨干,经认定可直接获评“鞍山英才”并享受住房补贴、子女入学等待遇。简化政策申报流程,推行“免申即享”惠才服务,实现补贴资金直达个人账户。
3、深化柔性引才模式。建立“候鸟型专家库”,支持企业与长三角、粤港澳科研团队以“周末工程师”“云端顾问”等形式合作。对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,按项目贡献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。推行“高校教授驻企工作室”制度,2025年试点选派20名高校科研骨干入驻企业,推动成果“边研发、边转化”。
4、建设高水平产业人才集聚先行区。制定《鞍山市集聚先行区建设方案》,依托鞍山产业优势,打造钢铁精深加工、菱镁新材料、高端装备制造、精细加工、玉文化五个产业人才集聚地,为鞍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。
三、关于“完善政策链,打造最优人才生态”的建议落实情况与行动计划。
1、升级全周期人才政策。整合现有政策,人才办出台了《鞍山市“钢都英才”政策升级版》,覆盖“引育用留”全环节,生活保障:全日制博士、硕士、本科毕业生可分别享受3年期每月2500元、1200元、600元的生活补贴(其中“双一流”高校毕业生标准再上浮10%),并在鞍首次购买商品住房时分别获得7万元、4万元、2万元的购房补贴;公积金政策:对来鞍落户的普通高校毕业生,不受公积金账户余额限制,单人公积金贷款额度在60万元基础上上调10万元,夫妻双方上调15万元(上限不超过100万元);家庭关怀:C类及以上人才以及D类中的博士可享受随迁配偶按原身份安置工作,子女义务教育阶段自主择校等政策。
2、深入实施人才安居工程,积极推进人才公寓建设,定期举办“青年人才住房团购”活动,累计促成住房成交665套,户均节省成本6-14万元,解决青年人才安居需求。
3、强化政策落实监督。 建立“人才政策兑现监测平台”,实行“红黄灯”督办机制,确保承诺100%兑现。开展年度人才满意度调查,结果纳入部门考核。
四、关于“构建资金链,加速人才双创转化”的建议落实情况与行动计划。
1、设立科技金融专项支持。扩大“鞍科贷”合作范围,将高新技术企业纳入“鞍科贷”对象,鞍科贷额度由原来的最高500万元提高至1000万元。对实施“鞍科贷”的企业提供2%执行利率的贴息。
2、鼓励银行开展鞍科贷新产品,增设人才贷。对入选的国家级人才、辽宁省的“兴辽英才”实施人才贷。目前已有盛京银行、兴业银行、农商银行等多个银行实施人才贷产品,最高可贷2000万元,切实为人才解决了研发费不足的难题。
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完善政策,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,加大力度引育国内外高层次人才,全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,为鞍山的全面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!
您的提案为我市构建高水平创新体系提供了精准路径。我们将以“五链深度融合”为核心,全力打造“近悦远来”的人才生态,切实将科技创新的“关键变量”转化为振兴发展的“最大增量”。感谢您对鞍山科技事业的深度关切!
鞍山市科学技术局
2025年7月7日
抄送:市政协提案委
联系单位:市科技局 联系人:张丽科 联系电话:521715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