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《推进大学科技园“四链合一”高质量发展,助力鞍山全面振兴新突破》 第086号提案的答复
    时间:2025-09-24 08:50来源:科技局办公室作者:点击:

    王介生委员:

    您提出的关于“推进大学科技园‘四链合一’高质量发展,助力鞍山全面振兴新突破”的建议收悉,现答复如下:

    鞍山市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引领,深入贯彻 “五提升、五攻坚” 战略部署,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支撑。通过牢牢抓住自主创新这一关键,优化创新生态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、加强大学科技园建设,统筹推进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“四链”融合发展,以科技创新驱动大学科技园建设,全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。

   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区域振兴协同推进的时代背景下,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“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”,为国家发展指明方向。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一环,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区域经济发展衔接的关键载体。鞍山作为东北工业重镇,正处于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关键阶段,域内3所高校中的辽宁科技大学和鞍山师范学院已建成大学科技园,其中辽宁科技大学科技园发展成果尤为突出。自1996年创建,历经多年发展,2002年获批首批省级大学科技园,2010年晋升为国家级,2015年其技术转移中心获评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。近五年,该科技园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562项,省内转化1254项;2019年入围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百强,2020年在高校院所作价投资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排名中位列第78名,连续三年上榜,在创新链、资金链、产业链融合方面成效显著。

    一、“四链合一”的实践成果

    (一)创新链:产学研协同激活创新动能

    创新链是“四链合一”的核心驱动力。辽宁科技大学科技园深化产学研协同机制,紧扣企业需求设立科技攻关课题。与鞍山七彩化学共建“有机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”,成功实现“高性能电池材料”成果中试及产业化,创造1000万元合同金额,打通科研成果转化通道,为鞍山化工新材料产业注入技术活力,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,夯实区域创新根基。

    (二)产业链:校企共建优化产业布局

    产业链是支撑鞍山振兴的关键载体。科技园依托校企共建平台推进产业升级。“辽宁鞍山煤焦油系先进碳材料中试平台”获批省级平台,“科大中昊窑炉中试基地”助力菱镁冶炼技术革新。围绕菱镁资源产业链,集聚企业推动产业绿色化、高端化、智能化转型,加速世界级菱镁产业基地建设,提升鞍山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。

    (三)资金链:多元投入保障创新发展

    资金链为“四链合一”与鞍山振兴提供关键支撑。2024年,学校投资1.2亿元建设“菱镁新材料产教融合实训基地”,不仅保障科研成果转化与中试平台建设,更吸引社会资本参与,缓解创新资金难题,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资金精准对接,为产业升级奠定基础。

    (四)人才链:产学研合作汇聚智力资源

    人才链是推动“四链合一”的智力源泉。科技园与鞍钢集团、华为矿山军团等企业开展全方位产学研合作,定制化培养专业人才;联合俄罗斯成立“中俄菱镁材料精细分离技术‘一带一路’联合实验室”,汇聚国内外高端人才,为菱镁产业创新提供智力保障,破解人才供需矛盾。

    此外,科技园总结赋权试点改革经验,形成具有辽科大特色的“三融合”技术转移模式:赋权+平台+专业技术转移机构模式;积极探索建立 “全链条服务”模式:校内实验室→概念验证中心→校外中试基地→产业化落地,打通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通道,强化“四链合一”协同效应,为鞍山全面振兴提供科技支撑。

    二、现存差距分析

    尽管成果显著,鞍山大学科技园与先进园区相比仍存在差距。一是创新生态体系不完善,高校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脱节,未形成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;二是资源融合不足,科技园多仅承担成果转化窗口功能,创新资源与产业链、资金链深度融合欠缺,限制成果转化效率;三是运营机制单一,资金依赖学校和政府,社会资本参与少,市场化管理理念缺乏,整合科技资源能力弱,自身发展动力不足。

    三、优化发展举措

    按照市政协委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,结合工作实际,优化大学科技园发展,推进大学科技园‘四链合一’高质量发展,助力鞍山全面振兴新突破。

    (一)升级政策链

    建立由市相关部门、区、高校及科技园共同参与的协调推进机制,打破壁垒,统筹解决发展难题;鼓励国企、民企等多元主体以资金、技术等模式参与建设运营,如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吸引企业资本;明确科技园运营公司功能性定位,引入外部独立董事,优化法人治理结构;完善绩效评价、职称评审、薪酬分配机制,培育专业化服务队伍;深化高校校区、科技园区、城市社区联动,打造创新创业共同体,推动“政、产、学、研、金、服、用”要素集聚,建设创新创业街区。

    (二)激发创新链

    加强科技成果信息共享平台建设,落实汇交机制,推动高校科研设施向社会开放,搭建云平台提升资源利用率;建立职务科技成果披露制度,完善转化备案登记,举办对接活动促进成果与需求匹配,健全全流程管理体系;依托高校学科优势建设专业化载体,联合社会化服务机构提供研发设计、知识产权、科技金融等全生命周期服务。

    (三)强化人才链

    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,校企共建创业学院,建设实践基地,组织创新创业活动培育人才;支持科研人员创新创业,完善政策保障科技成果作价投资转化;采用多样化模式开展园区企业人员培训,邀请专家授课,提升企业创新与管理能力。

    (四)畅通金融链

    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,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、天使投资、科技成果转化等基金,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资金需求;完善高校周边社区居住、交通、教育等配套服务,建设人才公寓,优化交通网络,打造宜创宜居环境;落实税收优惠政策,在土地规划、审批、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科技园优先支持。

    四、未来展望

    未来,鞍山大学科技园以问题为导向,深化“四链合一”。通过升级政策链吸引创新要素,激发创新链提升转化效率,强化人才链提供智力支撑,畅通金融链保障资金需求,促进各链条协同发展。同时,借鉴先进经验,结合本地实际,探索特色发展路径,构建完善创新创业生态,为鞍山全面振兴新突破注入持久动力,打造高校成果转化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示范样板。
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鞍山市科学技术局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25年7月2日


    抄送:市政协提案委

    联系单位:市科技局    联系人:宋报 联系电话:13904920188